返回
李炳震医生
李炳震
副主任医师眼科
三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专业擅长

各种类型白内障、眼前节外伤、瞳孔异常及人工晶状体相关疾病。

个人简介

李炳震,男,1996年9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9月-2007年1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1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住院医师2006年9月-2014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治医师2014年8月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业务专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眼前节外伤、瞳孔异常及人工晶状体相关疾病。科研成果:主要开展防盲治盲的流行病学研究,致盲危险因素调查及医学干预。目前主要从事各种白内障(如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外伤性等)及人工晶状体手术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得2011-2014年北医三院林护基金,从事白内障患者眼前节重建及瞳孔成形术后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心理学评估。从事晶状体脱位(马凡综合征等)、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学研究及手术治疗。从事眼部生物学测量及高端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奖情况:2004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住院医师2006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工会干部著作与译著主要论文:[1]李炳震,彭荣梅,任婧,等.前节OCT与超声角膜测厚仪在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7):692-694.[2]李炳震,周臻,马志中,等.玻璃体切割术后三种不同眼压计眼压测量的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8):798-801.[3]李炳震,刘瑜玲,韩亮,等.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8):747-752.[4]李炳震,刘瑜玲,韩亮,等.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现况调查.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10):936-940.[5]李炳震,洪晶,彭荣梅,等.角膜内皮移植术后ICare眼压计与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的对比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13,49(003):257-262.[6]李炳震,梁晨,冬雪川,孙岩秀,郝燕生.Lenstar与A型超声及IOL-Master进行眼部生物测量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314-318.[7]李炳震,梁晨,冬雪川,孙岩秀,郝燕生.四种不同方法测量角膜曲率比较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4):450-455.[8]郭彤,王薇,张君,陈雪,李炳震,李凌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损害的初步实验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6:246-250.